温度对压力容器用钢材性能的影响

来源:压力容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持久强度是在给定温度下,使材料经过规定时间发生断裂的应力值,是材料在高温长期负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持久强度常用RDt表示,指设计温度下经过10万小时工作或试验后不发

持久强度是在给定温度下,使材料经过规定时间发生断裂的应力值,是材料在高温长期负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持久强度常用RDt表示,指设计温度下经过10万小时工作或试验后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平均值。在常温下工作的零件,在发生弹性变形后,如果变形总量保持不变,则零件内的应力将保持不变。但在高温和拉应力联合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如果变形总量保持不变,因蠕变而逐渐增加的塑性变形将逐步代替原来的弹性变形,从而使零件内的应力逐渐降低,这种构件在高温长期应力作用下,总变形不变,应力随时间增加而自发的逐渐降低现象称为应力松弛。材料抵抗应力松弛的性能为松弛稳定性。如高温压力容器中的连接螺栓,可能因应力松弛而引起容器泄漏。

当温度低于某一界限时,钢的冲击吸收功大幅度地下降,从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这一温度通常被称为韧脆性转变温度或无延性转变温度。钢材低温变脆现象是低温下工作的压力容器经常遇到的现象。确定钢材韧脆转变温度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在一系列不同温度的冲击试验中,冲击吸收功急剧变化或断口韧性急剧转变的临界温度就是钢材的韧脆转变温度。

②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

在常温下,钢材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一般都相当稳定,不随时间而变化。但在高温下,钢材的表现与室温下材料的表现不同,钢材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即发生材料性能的劣化。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钢材,除前面介绍的蠕变脆化外,材料性能的劣化主要有:珠光体球化、石墨化、回火脆化、氢腐蚀和氢脆。

目前,在氢腐蚀环境中一般按照Nelson曲线选择钢材。根据该曲线,碳素钢在氢分压小于3. 45MPa时,允许的使用温度约为250℃; 5Mo钢在氢分压小于6.9MPa时的允许使用温度大约为520℃。确定设计温度时应留有20℃以上的温度安全裕度。

同一材料在给定温度不同应力或给定应力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曲线形状并不相同。当应力较小或温度很低时,第二阶段的持续时间长,甚至无第三阶段;相反,当应力较大或温度较高时,第二阶段持续时间短,甚至完全消失。

Cr-Mo钢在脆化温度区间(300~600℃)持续停留后出现的材料及焊接接头常温冲击功显著下降或韧脆转变温度升高现象称为回火脆化。影响回火脆化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和热处理条件。P、Sb、Sn和As等杂质元素越多,奥氏体化温度越高,Cr-Mo钢对回火脆化越敏感。

材料的脆化单靠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不能有效地发现,因而由此引起的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在设计阶段,预测材料性能是否会在使用中劣化,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④氢腐蚀和氢脆

温度和应力给定时,金属材料应变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所示的蠕变曲线来表示。典型的蠕变曲线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减速蠕变、恒速蠕变和加速蠕变。图中Oa线段是试样加载后的瞬时应变,从a点开始随时间增加而产生的应变才属于蠕变。蠕变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蠕变速率。

上图中,ab为蠕变的第一阶段,即蠕变的不稳定阶段,蠕变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也称为蠕变的减速阶段;bc为蠕变的第二阶段,在此阶段,材料以接近恒定蠕变速率进行变形,故也称为蠕变的恒速阶段;cd为蠕变第三阶段,在这阶段里蠕变速率不断增加,直至断裂。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在常温下的组织一般为铁素体加珠光体。正常的珠光体组织是片状渗碳体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当温度较高时,片状渗碳体会逐渐聚集成球状,使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珠光体球化。例如,中度球化会使碳素钢常温强度下降10%~15%;严重球化时下降20%~30%。巳发生球化的钢材可采用热处理的方法使之恢复原来的组织。

蠕变极限是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材料对变形的抗力。一般采用在给定温度和规定时间内,使试样产生一定量的蠕变总伸长率的应力值表达。蠕变极限常用Rnt表示,指设计温度下经10万小时工作或试验后产生1%变形时的应力平均值。 ‘

在高温情况下,温度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弹性模量E和屈服强度ReL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抗拉强度Rm先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反而很快下降。因此,在温度较高时,仅仅根据常温下钢材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来决定许用应力是不够的,一般还应考虑设计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

文章来源:《压力容器》 网址: http://www.ylrqzzs.cn/zonghexinwen/2022/0611/604.html



上一篇:航天晨光涨停,总市值50.19亿元
下一篇:科新机电:已提供超亿元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

压力容器投稿 | 压力容器编辑部| 压力容器版面费 | 压力容器论文发表 | 压力容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压力容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